繼《將愛情進行到底》之后,導演張一白再次回歸青春題材的電影《匆匆那年》將于12月5日公映。昨日,張一白攜小說原作者九夜茴現(xiàn)身成都,為電影造勢。其實近幾年,銀幕上刮起的“青春風”從未間斷,并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。對此,張一白表示不懼被拿來比較,“拍這部電影是因為我發(fā)自內(nèi)心地被打動,并沒有考慮太多市場因素。”
被感動得老淚縱橫
電影《匆匆那年》根據(jù)九夜茴的同名小說改編,主要講述了彭于晏飾演的陳尋和倪妮飾演的方茴跨越15的青春與愛情。“其實沒幾個劇本可以讓人讀到梗概就感慨落淚。”此番將鏡頭對準“80后”的青春,除了因為對那個年代懷有特殊情愫,更重要的是因為對《匆匆那年》這本小說的喜愛。
張一白透露說,其實自己一開始也有自我掙扎:是去找別人拍,自己做監(jiān)制;還是自己拍?這兩年青春片大熱,會不會有跟風嫌疑,票房不好怎么辦?之后,他問了一些年輕導演,大家也都有顧慮,拒絕了這個項目。“他們不拍,我就自己拍,后來也舍不得再拿給別人拍了。如果我礙于面子,為了虛榮而放棄了一個好故事,是不值得的。”張一白表示。
沒有消費“青春”
從《那些年》開始,到《致青春》《小時代》,再到《后悔無期》,每年銀幕上總會出現(xiàn)幾部青春電影,并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。青春題材,儼然成為一塊香饃饃,這次“青春片教父”張一白也想從中分一杯羹?對此,張一白直言,自己并沒有盤算太多市場因素,完全是遵從內(nèi)心,“電影從來不應該是算計出來的,排除市場、輿論需要考慮的因素,如果一部電影不打動人,一個導演也沒有什么創(chuàng)作快感。能夠拍一個應該在更年輕時拍的東西,要抓住這個機會。至于其他,靠作品說話。”
當被問到《匆匆那年》與其它青春片的不同時,張一白也表示,“60后有《中國合伙人》,70后有《致青春》,90后有《小時代》,但還沒有一部電影集中地展現(xiàn)80后的青春和愛情,《匆匆那年》正是‘80后的青春圣經(jīng)’。校園愛情是一個非常有共鳴的話題,每個人都能看到一個屬于自己的‘匆匆那年’。”
(責任編輯:zxwq)